我國用蛇入藥治療疾病的歷史悠久,不但在民間流傳著各種驗方和偏方,而且在文獻上亦多有記載。戰國期間寫成的《山海經》所記述的“巴蛇(蟒蛇)食象,三年而出其骨。君子食之無心腹之疾”,可算是用蛇治病的最早文字記載了。我國第一部藥物學《神農本草經》中亦有收載蛇人藥的記錄。唐代柳宗元撰寫的《捕蛇者說》一文中,記載了五步蛇的功用,并記述在當時已有專門捕捉、飼養該蛇供醫藥用的事實。明代著名的醫藥學家李時珍所著的《本草綱目》更是舉世聞名的藥學經典,此書收載人藥的蛇類多達17種,用蛇治療疾病的處方竟多達76例。如對蝮蛇就有“蝮蛇能治半身枯死,手足臟腑間重疾……”之說。由此可見,祖國醫學對于蛇類研究的深刻及蛇類藥用價值之高了。 |